被群cao的合不拢腿h白月_大尺度做爰无遮挡bl动漫在线_蝌蚪自拍网二区_超肉超欲的h文

行業動態

優秀人才最優惠,平庸之人最昂貴

微信從哪里來?微信在做什么?未來會到哪里去?

2019-1-16 11:00| 發布者: 海納科技| 查看: 8345| 評論: 0

      原定于1月9日晚7:30開始的微信之夜,足足延遲了有12分鐘,而現場在不停循環播放《In my secret life》這首歌。這是微信7.0改版后的背景音樂,也是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最喜歡的歌之一。

      在多位用戶發表對微信的吐槽后,張小龍出現在了現場。他說,已經習慣了這種吐槽的聲音。“每天都有5億人說我們做得不好,每天還有1億人想教我怎么樣做產品。”他調侃道。

      吐槽歸吐槽,但不知道不覺中,微信已經走過了“7年之癢”,來到了第8個年頭,成了有10億日活用戶的產品。相比于之前在微信公開課的演講,張小龍認為這一次他需要全面的講一下微信背后的思考。這種總結,也是為了更好的開啟微信下一個8年。

      微信8年,張小龍3萬字回應一切(附演講全文)

      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、微信事業群總裁 張小龍

      演講開始后,張小龍回顧了微信的發展史,包括他所堅持的設計理念、微信的初心和原動力,以及如何做一個好工具。沿著他所堅持的設計理念,他還講到了相繼產生的小程序、小游戲、公眾號。與此同時,他還回應了對社交閱讀、信息流、AI、善良的看法。

      因為認真準備了足夠多的內容,他在演講一開始就提醒在座的各位可能會拖堂。而從現場來看,在N次暫停喝水、N次說休息五分鐘后,演講一直從晚上近8點一直延續到了12點,長達4個小時。

      而在最后,張小龍以他喜歡的一句電影臺詞——萬物之中,希望至美——結束了演講。以他喜歡的歌開場,以他喜歡的電影臺詞結尾,中間說了3萬字的思考,這場交流應該可以滿足很多人,對他個人風格以及他所堅持的產品理念的好奇。

      以下為張小龍演講全文(有刪減):

      大家好!我是張小龍。

      剛剛我們在下面看了一下這些吐槽,非常好,因為我每天都在聽到這樣的聲音,都已經習慣了。我覺得在中國來說,每天都有5億人說我們做得不好,每天還有1億人想教我怎么樣做產品,我覺得這是非常正常的一個事情。但是我來這里不是為了教大家怎么做產品的。

      每年我們內部問我要不要參加公開課?我總是說我還沒有確定好,我還是要想一想,后來我跟他們提了一個條件,如果我要來的話,能不能把我的時間放到更加晚一點的時間,因為我特別希望我有一個特別好的狀態跟大家做交流。后來我用了一個理由說服了我自己,今年我要過來參加一下,因為你連續好幾年來參加,突然中斷了,有一點把一個行為藝術突然中斷的感覺。

      特別是今年這樣一個時間點,我覺得很特別,如果是去年的話,大家都會說“七年之癢”,我只能總結怎么樣“癢”的。今年是8年,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,微信的日登錄量超過10億,這是一個特別大的里程碑,這可能是國內歷史上第一款APP有10億DAU的數量級,我們也沒有公布過,可能在我們自己看過來,這只是哪天達到的一個問題。但是對于一個做互聯網產品的人來說,應該還是一個很值得慶祝的一個事情。

      特別是最近我們發布了微信7.0版本,當然又有5億人吐槽,有1億人教我怎樣做產品了,并且還有8億人看不懂我們一句話“因你看見,所以存在”到底是什么意思。在座的有人看懂了嗎?看懂了舉一下手讓我看一下。

      謝謝這么多知音,有10%的人勇敢地舉手了。這一句話可以從很多的層面理解,就像我在朋友圈里面發了一段王陽明的《心學》,但是并不只是從這一個維度,我覺得是從很多的維度,我不想做一個解釋,我覺得有一個神秘感特別好,每個人有自己的解讀是特別好的。

    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會更好一點,就像微信這么多年以來,微信的啟動頁面總是一個人站在地球前面,剛發布的時候,有很多人問我為什么是一個人站在地球前面,更早的版本是一個人站在月球前面,那個時候也是很有想象力。對于這個點,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。

      因為我們沒有標準答案,所以這么多年以來,每次當你看到微信這樣的一個啟動頁面,你可能都會有一個想法:這個人在干嘛?他站在地球前面做什么?過了一年你的想法會變一點,再過一年又會變一點。正是因為這樣,我覺得才是一個特別好的啟動頁面,因為他把想象空間留給了用戶自己,10億用戶有10個億的理解,他會找到打動它的點。所以看起來很多的APP都在把自己的啟動頁變來變去,微信這個不會變,并且我相信將來也不會變

      什么樣的產品才是好產品?

      有一個朋友說,在互聯網界,微信就是一個異類。所謂異類,就是和其他的產品都不一樣。我其實很驚訝,也很自豪。

      自豪的是,做異類是表示你與眾不同,那就是很優秀了。驚訝的是,其實微信只是守住了做一個好產品的底線,居然就與眾不同了。那是因為很多產品不把自己當產品看待,不把用戶當用戶看待。而微信,做到了這兩點。

      微信和很多產品不一樣的一些點,會在很多地方體現出來。比如,很多APP到了春節等特定節日的時候,就把logo和界面變成紅的、黃的,變成像番茄炒蛋一樣。但是微信不會這么做。很多人可能會問我們為什么這么堅持。

      這次的公開課我把時間放在晚上,其實還有一個原因,就是如果認真準備一個東西來跟大家分享,那我很有可能會超時,在晚上這個超時的空間是很大的。

      現在,微信到了10億的DAU,在這樣的一個點上我更愿意花一定的時間,從微信的起源、本質這些方面來更加全面的講解一下微信背后到底我們在想什么。

      其實有時候我很想問大家一個問題,你覺得什么樣的產品是好的產品?是說它有很多的用戶?說它讓人上癮,還是什么樣的?

      我記得在很多年前,當我們在用蘋果手機,我們會研究為什么會設計這么好的產品出來?我記得有一位德國的產品設計師Rams總結過好的設計的十個原則,這位設計師也曾經是蘋果公司特別推崇的一個人。

      我把這十個原則念給大家聽下,大家可以對照微信來思考一下,會很有意思。

      • 第一個原則是好的產品富有創意,必須是一個創新的東西;

      • 第二個是好的產品是有用的;

      • 第三個是好的產品是美的;

      • 第四個是好的產品是容易使用的;

      • 第五個是好的產品是很含蓄不招搖的;

      • 第六個原則是好的產品是誠實的;

      • 第七個是好的產品經久不衰,不會隨著時間而過時;

      • 第八個原則是好的產品不會放過任何細節;

      • 第九個是它是環保的,不浪費任何資源的;

      • 第十個是盡可能少的設計,或者說少即是多。

      其實我在這里偷換了一個概念,將設計替換為通用的產品。很多人會認為這是針對蘋果這樣的硬件產品的設計原則,但其實軟件產品與用戶的交互反而是更加頻繁的,你做出這樣的提示,用戶就會這樣做,那樣的提示就那樣做。并且本質上,不管是硬件產品還是軟件產品,都是工具。對于工具設計的原則,都是適用的。之所以提到這是個好的設計原則,也是因為我認為業界很多產品并不注重產品設計,或者說不把它作為一個自己追求的目標,還只是一種功能的堆砌或者對用戶價值的榨取。

      微信從來不做節日運營或者logo的變化,很多人會說微信很“克制”。但其實這并不是克制的結果,本質上是因為微信一直在遵循一種好的設計原則,使得我們不會去做很多影響設計美感的事情。

      而我觀察到的很多業界的產品經理,其實畢業后就會被自己所在的公司誤導。因為公司的目的是要流量要變現,所以大家的KPI就是如何產生流量如何變現。一旦圍繞這個目標,大家的工作目的已經不是做最好的產品,而是用一切手段去獲取流量而已。

      這并不是我們倡導的原則,我們更多倡導的是利用微信做出好產品分享用戶。

      我很感謝自己的經歷,從PC時代自己一個人做foxmail,到做QQ郵箱,到手機時代做微信,因為經歷了太多的產品,以至于從骨子里知道什么是好的產品什么是不好的產品,可能因此能直覺上就遵守一些底線吧。

      有一次我問同事一個問題,PC時代,PV最大的頁面是什么?答案是IE瀏覽器的404頁面。我問大家,微軟為什么不在這個頁面放廣告呢?同事們回答不出來。這個問題很有意思,是啊,為什么微軟不在這么大流量的地方放廣告呢?為什么微信不在啟動頁放開屏廣告呢?大家可以自己去想。

      微信有8年了。想一想,你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時間有多少?你花在最親密的朋友家人身上的時間多,還是你花在微信的時間多?如果微信是一個人,它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,你才愿意花那么多時間給它。那么,我怎么舍得在你最好的朋友臉上,貼一個廣告呢?你每次見他,都要先看完廣告才能揭開廣告跟他說話。

      很有意思的是,因為遵循原則,很多東西我們又必須堅持去改變。

      這里讓我想到微信7.0版本的UI做了一個特別大的調整,也有很多用戶吐槽,覺得非常不習慣。

      其實任何一個大的改版都會帶來用戶的不滿,因為人習慣于自己熟悉的界面,覺得是最好的。我們沒辦法讓10億人來投票決定什么是好的,也投不出來。那怎么才能通過改變尋求設計的優化,讓它變得更好呢?這個決策必須遵循好的設計原則。

      就像微信7.0版本的時候我們內部使用了很長時間,我自己一直在兩個版本不停的切換,當我用了一段時間,我不愿意切換到舊的版本去。也許用戶一下子不能接受,但是我相信他們適應以后也會接受。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用我們的產品不停的適應時代,而不是因為害怕用戶的抱怨就不去改變它

      尤其是UI上,我們永遠不可能讓所有的人滿意。但是,我們比如讓產品越來越美,符合甚至引導當前用戶的審美,而不是落伍于時代。

      微信八年發展史

      說完微信一直以來堅持的設計原則,我想簡單回顧一下微信的一些歷史。

      可能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故事,當時我寫了一封郵件給Pony,開啟了微信這個項目。這個事情是真實的,但是也有很多不真實的傳說,比如去過某某寺廟。想到那封郵件,我時不時會覺得有點后怕,如果那個晚上我沒有發這封郵件,而是跑去打桌球去了,可能就沒有微信這個產品了,或者是公司另一個團隊做的另一個微信。

      我發現很多想法是突如其來的,或者說,是上帝編好程序,在合適的時候放到你的腦袋中的。

      但也不是完全無跡可尋。在微信上線之前的一年里,我們把QQ郵箱做到了國內第一名,然后在郵箱里面又做了很多嘗試,包括漂流瓶等等,包括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折騰的郵箱里面的閱讀空間。

      我們后來的很多產品,都有郵箱階段的影子在里面,比如訂閱號、朋友圈。因為在閱讀空間里面,我們嘗試了各種社交的形式,基于社交的閱讀,朋友推薦文章并且可以在下面共同來評論。

      但是由于閱讀空間在郵箱里只是一個分支,所以它能做的用戶量并不是特別大。所以做到一定的階段,也覺得這里差不多走到一個盡頭,應該去切換一下方向。

      當kik出現時,我意識到這里是一個機會,這個機會不是因為kik的產品本身,而是我自己當時開始用智能手機,而很多基于PC的產品或者短信都不能實現很好的溝通體驗。所以當時想法很簡單,希望給我自己或者少數人做一個溝通的工具。而且我們剛好有一個團隊在做QQ郵箱手機客戶端,所以剛好湊了十個人的團隊開始做微信。包括后臺開發,三個手機平臺的前端開發,還有UI,加我自己帶了一個產品畢業生,就十個人。經過兩個月的時間,做出了第一個版本。

      這就是微信的起源,而今年剛好是微信的第八年,也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階段,標志著一個產品從出生走向成熟。

      我們當時堅持了一個原則就是,一個新的產品沒有獲得一個自然的增長曲線,我們就不應該去推廣它,所以在前5個月里面,我們基本上沒有自己去推廣它,我們只是想看微信這樣一個產品對于用戶有沒有構成吸引力?用戶是否愿意自發傳播它,如果用戶不愿意,我們怎么樣去推廣它也是沒有意義的。

      我記得從微信2.0開始的時候,我們看到了曲線,有了一個增長,雖然它還不是很快增長,但是它是自然往上走的。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,我們可以去推它了。

      我們當時特別慶幸做了幾個很正確的決定,第一我們沒有批量導入某一批好友,而是通過用戶手動一個一個挑選。第二,在一個產品還沒有被驗證只能夠產生自然增長的時候,我們沒有去推廣它,把這兩個事情做對,雖然這個時間會花得長一點,但是這樣使得它真正開始起飛的時候,它是很健康的。

      在這里我想提到一個數據,在今年的八月份,微信的日登陸用戶已經超過了10億。

      這應該是國內第一個日活超過10億的產品吧。

      超過10億DAU的時候,其實我們團隊內部沒有任何的慶祝。大家只是覺得,到10億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吧。但我自己看到這個數據的時候,還是挺多感觸的。

      我其實特別慶幸,能伴隨這樣一款產品走過了過去的八年,并且,我一直把自己當作產品經理而非職業管理者看待,我認為這是必要的,因為好的產品需要一定的獨裁,否則它將包含很多不同意見以至于產品性格走向四分五裂

      所以在微信8年這樣一個時間點,跟以往的公開課不一樣,我更愿意從微信的方方面面,來解釋下我們是怎么想的。

      我想,這對大家理解微信這樣一個產品會有幫助。

      微信的初心與原動力

      初心,是用熟了的詞,我換一種說話,叫“原動力”。

      原動力其實應該是內心深處的一種認知和期望,它很強大,以至于可以堅持很久,克服很多困難去達到它。

      那么微信的原動力,可以總結為兩點。

      第一,堅持做一個好的,與時俱進的工具

      由于我對工具產品熱愛,我甚至會親自動手寫代碼來打造出一個foxmail這樣的產品來滿足自己的制造欲望。所以做一個優秀的工具,對我來說是值得癡迷的。微信的基礎點,就是成為一個優秀的工具。

      雖然我很清楚在現在這樣一個商業環境下,廣大用戶其實對于糟糕的強迫式體驗容忍度是很高的。

      人們會以為很多東西是正常的,比如開屏廣告是正常的、系統推送的營銷信息是正常的,誘導你去點擊一些鏈接是正常的,這樣壞的案例特別多。如果回到短信時代,每個人手機里面垃圾信息比正常信息還要多,可怕的不是垃圾信息更多,而是大家會認為這是正常的。

      當你知道什么是好的,什么是不好的產品,你就不能接受一個很爛的功能被加在用戶的身上。

      所以微信一直堅持底線,我們要做一個好的工具,可以陪伴人很多年的工具,在用戶看來,這個工具就像他的一個老朋友。

      什么是“與時俱進”的?

      對用戶來說,我們不能說,微信就是一個工具,我們要獲得用戶的認可。

      大家知道微信有一句slogan: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

      為什么是一個而不是一種?當年,當同事問我的時候,我其實解釋不清楚,但我知道,如果是“一種”的話,它就是一句普通的話,起不到一個slogan的作用,也不能讓人記下來。它必須是一個生活方式,這只屬于微信的,它是一句獨特的話。當時其實微信并沒有覆蓋到那么多生活的方方面面,甚至連微信支付都還沒有。但現在回過頭來看,它確實代表了一個生活方式。

      這是一個生活方式,其實腦袋里面是有一個念頭的,微信會介入到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里面去。它應該緊隨時代的潮流,甚至引導時代的潮流。當時是有這樣一種感覺,但其實并不知道它會怎么樣去介入,是哪些方面。但是如果不把它定位為一個生活方式,如果只是定位為一個通訊工具,那就會過于片面,或者讓我們的未來沒有那么大的想象空間。所以現在想起來,當時是很勇敢的提出了它是一個生活方式。

      現在我們看到,微信從很多方面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中,群聊、朋友圈、紅包、公眾號、小程序等等。我覺得微信實現了生活方式這個夢想。

      第二個原動力是,“讓創造者體現價值”。

      在微信很早期的版本,我們就發布了公眾平臺。這也是微信的一個創新。當時的思考主要是,微信會取代短信,那么短信時代的市場需求是,眾多的服務都要通過短信來觸達用戶,我們取代了它,也得提供相應的能力來覆蓋這個需求。

      但我知道短信、郵件,因為是可以不受控地群發的,這帶來的副作用大家都知道。于是想,如果微信提供一種基于訂閱的模式,即避免用戶被騷擾和欺詐,也讓服務可以可控地給需要的人發信息,其實是做一個C端和B端的橋梁。我還記得當時構思得差不多的時候特別興奮,跟Pony發消息說這樣一個機制會多么多么厲害。Pony說垃圾信息怎么辦,我說天然沒有垃圾消息啊。

      所以從公眾平臺開始,從連接人到連接服務去擴展以后,微信開始體現平臺化的優勢,包括后來的小程序。

      做平臺,需要有原動力。否則,我們可能淪為當年運營商的SP平臺。可能很多人沒有聽說過SP平臺了。

      當一個平臺只是追求自身的商業利益最大化的時候,我認為它是短視的,不長久的。當一個平臺可以造福人的時候,它才是有生命力的。

      當時做公眾平臺的時候,我們就會想,我們要幫助到人們解決什么問題。當然是通過信息觸達來替換掉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弊端。這是互聯網的優勢。舉例來說,傳統的商業,依賴于你要在一個人流大的地方租一個商鋪,但利用互聯網,地理不再是優勢,你的服務質量才是優勢,那么,我們要幫到那些真正有好的服務的人和集體,去觸達潛在的用戶讓客戶更容易連接到他們。

      當時舉例最多的案例,是如何幫助一個盲人,沒有技能,也能夠找到顧客。他應該有公眾號,他的顧客會在關系鏈里傳播這個公眾號。所以,當時定下來公眾號的slogan是,“再小的個體,也有自己的品牌”。它的公眾號,就是它的品牌。并且,品牌是基于關注和認可的。

      這個時候我們的原動力是讓創造價值的人體現價值。因為微信可以打破很多的信息不對稱,人們可以獲得更優質的服務。那么,人們會更多地想辦法去提供服務的質量和價值,這就是微信公眾平臺的原動力所在。

      后來做小程序,也一樣。如果我們不能讓作出優秀小程序的人獲得回報,這個生態即便能起來一點點,又有什么意義呢?

      今年,我真的看到了一個這樣的真實案例,是一個朋友在朋友圈里面發的,他發現有很多個盲人按摩師通過一個小程序找到顧客。看到這個案例我特別開心,因為這和最初我們反復地舉例說的場景是一模一樣的。

      微信的很多創新其實都來自這兩個原動力。從專業的角度來說,大家可能會認為這是對未來的一種洞察。

      但是所有專業洞察的背后,我覺得原動力反而是第一位的。或者說,一個好的產品是有自己的使命的。

      我很慶幸,這么些年過去了,微信的原動力從來沒有變過。

      做最好的工具與停留時長

      針對兩個原動力我展開做一些解釋,關于“做最好的工具”。

      堅持著這個原則,我去觀察很多業界的產品,會經常覺得有很多事是違背我自己的常識的。

      舉個例子,比如說這兩年業界的目標變成了所有APP應該盡可能多地去抓住用戶的停留時長,這個是違背我的常識的。

      一個用戶每天的時間是有限的,這是次要的。最主要的是,技術的使命應該是幫助人類提高效率。

      比如作為一個好的溝通工具,一定要高效。所以微信沒有已發送狀態,原因是最高效率的方式就是發完即走。你不用關心這一條消息有沒有發出去,有沒有發成功,對方有沒有收到,甚至不用考慮網絡是不是有問題。

      如果是一種信息資訊類的工具,那么應該是幫助用戶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面獲得最有用的信息。除非是一種娛樂類的內容消費,可能時間長一點是沒有關系的,就像我去看一個連續劇,要花很多時間。但連續劇也不能無窮地增加集數,來獲取用戶的時間。

      這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,現在視頻軟件都有兩倍速度播放的功能,很多用戶會選擇用兩倍速看到完整的劇情。這是用戶對強硬希望拖延時間的電視劇的一個用腳投票吧。

      停留時長讓我聯想到2000年左右,當時互聯網剛起來,流行的一個詞叫眼球經濟。所有的網站目標都是要獲取盡可能多的眼球注意力。所以大家會看到一篇文章被割成很多頁,看了一點點就要翻下一頁,這樣每頁都可以加一個廣告上去,讓它的PV量變高。這種體驗到現在還在延續,以致我們看到一些網頁,還是會有一個點擊展開更多。這個看起來是可以在短期獲得更多用戶的點擊,但我并不認為它是一個好的產品。

      關于時長,還有個很有意思的例子,朋友圈從剛發布到現在,用戶的每個人的好友可能越來越多,理論上里面的內容也越來越多。但是大家可能想不到的一點是,隨著你的好友越來越多,內容越來越多,每個人每天在朋友圈里花的時長卻基本是固定的,大概就是30分鐘左右。當好友少的時候,你會看得更認真一些,更慢一些。當好友多了以后,你會放得更快一些。

      用戶其實并不會按照你的內容多少來決定它的時間分配,但我覺得這是很合理的。如果我們非要停留時間更長的話,我們當然有很多辦法來做到這一點。但是這只會讓用戶覺得不爽,因為他的社交效率降低了。如果非要把他半個小時能完成的事情延續到一個小時的話,只能代表效率降低。

      所以拿一個停留時長衡量一個APP,這個跟我對互聯網的初心的認知是背離的。每個人一天只有24個小時。互聯網人的使命不應該是讓所有人除了吃喝拉撒,把時間都花在看手機上面。

       
      QQ在線咨詢
      售前咨詢熱線
      0473-6109550
      售后服務熱線
      0473-2020208

      <var id="6yv0d"></var>
        1. <var id="6yv0d"><tr id="6yv0d"></tr></var>

            <span id="6yv0d"></span>